除夕民俗百科人物背后的传说与来历

我们都知道除夕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除夕时间是每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那么你知道在除夕是有哪些的传统习俗的吗?在除夕人们是有年夜饭、贴窗花、贴年画等等传统习俗的。除了这些传统习俗之外,关于除夕的来历以及传说你又知道多少呢?

关于除夕民俗百科:人物背后的传说与来历

据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岁”,当大雪封山,“岁”聚会到附近祸害乡邻找食物,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岁”。这年,一位好心的大娘救了饿晕在路边的小孩,并带到竹林躲避“岁”。大娘告诉小孩,“岁”追到这,看见人们在伐竹就匆忙走了。小孩一思索,然后告诉大家,他有办法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回家后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

于是,当“岁”再次来袭,小孩出面吸引“岁”的注意,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可大家因为害怕,都僵住了。这时,“岁”用他的角把小孩挑了起来重重地甩在地上。但孩子并未死亡,而是一种奇迹般地活下来,这个瞬间也成为了历史上的转折点。

从此之后,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不仅如此,还将这个故事变成了过年的习俗,比如贴窗花和挂红灯笼,以防止凶恶怪兽“歳”的出现。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猛而可怕的小妖精,它名叫“新”,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会出现一次。“新”以其神秘和恐怖闻名于世,它能给人带来灾难,因此人们总是在夜幕降临时紧闭门户,不敢轻易出来。

然而有一次,一群勇敢的人们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驯服它,那就是穿戴红色衣服,用响亮的声音吓唤它。在那以后,每当冬至前夜,他们都会燃放烟花爆竹,将整个城市装饰得五彩斑斓,以此驱逐那些不愿意离开的人们,同时也是对未来的一种祝福和希望。

因此,我们今天过年的风俗,如吃团圆饭、张灯结彩、放鞭炮等,都源自于对那些古老故事中勇士们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的一种纪念。而这些活动,也成为了我们向往平安幸福生活的一个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