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通志》记载:“仲家三月三杀牛祭山神,男妇饮酒,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社神其实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存在,他在布依族人的心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们相信,只有向社神表示尊敬和感谢,才能保证庄稼能够健康成长,不受虫害侵扰,同时也能保佑整个家庭和村落平安、五谷丰登。
关于社神的形象,有人说他是一位男性,但具体细节却被时间深沉地埋藏起来。传统上,人们会在寨边或寨后的古树下搭建一个名为“社棚”的茅草结构,这里供奉着代表社神的一块石头。在这个圣地周围,一系列禁忌被严格遵守,以确保祭祀活动的纯净无瑕。例如,在这里不能说粗俗的话语,不得随意吐口水,更不允许大小便或者拾取掉落的树叶和枝条。此外,女性、怀孕的人以及包裹白帕子的人都不得进入这片禁区,而当进行祭祀时,还必须使用布依族特有的方言以示尊重。
不同的地区对于祭品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选择猪作为主要牺牲物,而其他地方则可能是牛或狗。这一选择反映了布依族独特的饮食习惯,并且这些动物在他们的心目中具有特殊意义。举例来说,有些地方一年只需要一次大规模的牺牲仪式,即使是在正月初三过年时,也会小规模地献上肉类作为对社神的一份礼物。
除了定期的大型仪式之外,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别庆祝日,如“三月三”、“六月六”,每次都会伴随着更大的盛宴。在这些日子里,全村人共同准备并分摊必要费用,为的是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参与进来。而一些田地则专门用作收获部分用于维持这些宗教活动。
当天清晨,每户家庭的一个男性成员都会聚集到那座古老而庄严的地点,他们手持香烟和纸钱等装饰品,以备参加即将到来的仪式。这场典礼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大人物主持,比如“寨老”或“把事(布摩)”。他们将准备好的工具——锅、桶、柴火以及刀具——摆放在位置,并让杀死猪、狗或牛后烹饪它们的情景变得显眼。一旦准备就绪,便开始了正式的烧香和纸钱仪式,其中包括念诵经文,对社神表达最深切的心愿:希望他继续保护好庄稼与家族安全。
完成了对社神的崇拜之后,全体人员共享已经煮熟并分割好的肉食,无论是生还是熟,都会平均分配给每个家庭带回家中做饭。此外,那些用于祭祀用的骨骸有些地方会悬挂于棚内梁上,或直接掩埋在地面之下,其原因至今仍是个谜题。而到了第三四日,即第五天,当天就会有一系列禁止农活及洗澡等规矩,因为据信这一天如果进行农活,则雀鸟们可能会破坏庄稼;洗澡则导致牛羊喜欢翻滚于田间,这样的禁忌反映出对自然力量的一种敬畏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