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家家户户悬挂的菖蒲是怎样一种植物为何要悬挂菖蒲

有网友在网上提问关于端午节的问题,我将针对这个问题提供相关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一年的端午节。在6月3日,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而在这个节日期间,我国流传最广的习俗就是包粽子、悬挂艾草和菖蒲了。

在过去一到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去野外割一些艾草、菖蒲,还有些家庭会把龙船花、大蒜和石榴花一并用红绳子好,然后悬挂在自家大门口,或者是窗户边上。

而在近些年,野外艾草、菖蒲少了,特别是在城市里,更多的人都是去集市花钱购买。几根艾草和菖蒲成一把,却能卖到5-10元。但是购买者依然还是很多,不少人还一次要购买好几把,可见大家对端午节这个习俗的重视。

今天就来说一说另外一种平时不起眼,只有到了端午节才被人重视的菖蒲。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为何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悬掛菖蓬呢?让我們一起簡單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们來了解一下這種植物本身。對於這種植物,這相信很多農村娃都有見過,也認識它。畢竟,它不是什麼稀罕的植物,它在農村分布很廣,在一些河邊、水溝和水塘附近都能見到它。

這是一種天南星科 菖蓬屬 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們可以稱之為白蓬子、野蓬子或臭蓬子等等。而且,這種植物並不是一歲一枯萎,而是一直活著,如果環境合適,可以活幾十甚至數百年之久,是非常長壽的一種生物。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它長得如何。一棵蓬子的葉基生,看起來就像古人的寶劍。而葉子的部分則非常脆弱,一旦折斷,就會直接斷裂。而地下的根莧則非常粗壯,上面還有一堆許多的小小根頭,這樣做讓我想到的是超大的蜈蚣,所以民間常說「水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哦!

接下來,我們談談為什麼會將這些特殊的地方性物品帶進傳統習俗中。在古代時期,每當五月即將結束時,都會有人普遍感到害怕,因為據信五月乃毒月,那時候所有邪惡生物似乎都擺盪出來,並且危險隨處可見,因此居民們便開始尋找方法以避開那些邪惡力量,用各式各樣的手段防止他們侵入自己的生活空間中。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天中五緩”(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到的那五種材料)——龍船花、大蔥、大石榴以及其他地方特有的香料——混合後,再加上一些特別製造的手工藝品,比如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以求祈求安全與健康;並且通過將這些物品懸掛於門庭窗簾邊際,以此作為一個保護符號,有助於阻止任何負面能量進入房間內部。此舉除了具有儀式性的意義外,其實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某些芳香氣味具備驅蟻除鼠效果,而強烈的香氣可能還能引導風向,使室內空氣更清新,更無害虫侵襲;此外,這些芳香氣味也有助於提升心情增添愉悦感,因此對心理健康也有益處,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仍然受到青睞與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