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礼节宁都南云中秋如同游火龙

宁都县洛口镇南云村,传统民风浓厚,古色古香。该村以卢姓为主。据说,在遥远的过去,一场瘟疫席卷了整个村庄,当时人们将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祈求天神保佑中。那一年中秋之夜,当月亮高悬于天际时,一条火龙和一只火虎突然出现在天空,它们在星辰下飞舞,与瘟神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最终战胜了瘟神,从而带来了村庄的平安。为了纪念这两位英雄,卢氏族人建造了一座“火龙庙”,并每年中秋前后举行盛大的“游火龙”活动。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禳火虎”,从农历八月初一到十五,每晚组织7支由孩子组成的小队,他们手持用竹和稻草制成的虎头,每个虎头上插着数十根点燃的线香,分别去各户家庭“送吉祥”。孩子们边走边唱着:“火龙虎进村,生子生孙;火龙虎进屋,发财做屋……”祈求好运和幸福。

到了八月十五晚上,就是第二阶段——“禳火龙”。那时候,由7个小组组建的7支 火龙队聚集在“火龙庙”前的广场上。49名壮汉拿起长竹篙,从尾部往下层层扎竹枝,然后缚上纸卷浇热植物油,再点燃,让竹篙变成了长长的一串串光芒闪耀的 火龍,它们围观的人群欢腾不已。当壮汉们举起竹篙,将它们高高举起,那些光芒照亮了整个夜空,就像是49条腾飞的 火龍与瘟神搏斗一般,让人仿佛看到历史重演。这场景充满力量,也是客家人的对光明希望、生命延续、宗族繁荣以及国泰民安、日子红/fire期盼的一种表达。

随后,这些光焰洒满希望地绕着全村巡游,而乐队则伴随锣鼓声和唢呐声,为他们加油打气。在这个特别的时候,全乡男女老少,以及来自附近地区的人士及游客齐聚此地,都沉浸在喜庆热烈节日氛围之中。

之后,“游回坊祠堂”的过程结束,而那些观看者也逐渐散去,但戏台上的戏曲表演却一直持续到凌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客家采茶戏,是从八月初十持续七天直至十六日清晨进行。而开幕之前,还要敲锣打鼓请来诸如 火龍及其他诸多神灵共享快乐。这就是为什么南云村被称作“竹篙 火龍节”的地方。不仅展示了客家人的信仰与期待,更展现了他们不屈不挠精神。此项活动自2008年被列入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推动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龚映华/文钟小春胡冬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