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端午节为什么门上要挂艾草和菖蒲?孩子的见识藏在父母回答里,犹如农村丧事司仪呼唤灵魂,静谧而深远。每年端午前夕,左邻右舍总习惯在门面挂上艾草和长条的菖蒲,儿子每次路过,目光忍不住被吸引:“妈妈,这门上挂的是什么草?为什么要在门上挂草呢?”孩子的见识藏在父母的回答里。如果你只告诉孩子,端午的习俗那就是要挂艾草和菖蒲,那可就错过了绝佳的教育时机。
浓浓粽香叶,悠悠端午情。作为中国传统佳节之一,端午节虽然在当今过得很简单,可在古代的时候,不是吃粽子就将就。在科学不发达的古时候,用来辟邪毒。端午天气湿热、毒虫侵袭、瘟瘴之气始作,便容易生病。认识不全面的古人以为是妖魔鬼怪来拿命,看着菖蒲叶子像一把锋利宝剑,就认为可以喝退鬼怪。而艾草向来用作灸疾治病,把两个合在一起挂门上,就认为有驱除瘟疫疾病功能!
如果孩子问“端午为什么门上要挂艾草和菖蒲”,爸爸妈妈,你们知道怎么回答了吗?吃粽子的文化早从春秋时期就已流行开来,是用菰叶将黍米包裹成角状投入水中祭祀水神用的祭品,所以又有“角黍”一称。
做一个智慧的父母,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了解更多关于这份文化背后的故事吧!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看看古人的端午是怎么过得,一起让我们的孩子“大开眼界”!
学,在饮食;饮,在仪式;玩,在竞技;忆,在回忆中寻找温暖与意义。这一切,都因为我们追求给生活增添特别感,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怀念,因为怀念所以温暖。
这样的仪式感不是来源于花多少钱买多少东西,而是在于我们真心想赋予一段时间特别意义。你准备好带你的小朋友一起探索这些美好的传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