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印度古文字与彝族古文字的联系,反复回味各大民族的风俗文化
【摘要】全世界通行的观点是印度的婆罗米文字源于阿拉米文字。本文认为,印度的婆罗米文字是音节文字,西亚的阿拉米文字是音素文字,两者没有传承关系。中国的彝文是音节文字,与印度的婆罗米文字有较多共同特点,可能存在源流关系。
【关键词】丝绸之路;印度;婆罗米文字;古彝文;源流关系
印度位于南亚次,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20世纪20—30年代,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现属巴基斯坦)的哈拉帕与摩亨约·达罗等地,发掘出公元前3000年后期的古代城市,其中包含了许多未解读的地面符号和字母,这些遗迹被称为“哈拉帕象形数字”或“摩亨约·达洛象形数字”。这些象形数字上显示着一种早期语言表述方式,它们由图画和符号组成,用来记录商业交易、宗教仪式等信息。
周有光《世界字母简史》说:“哈拉帕象形数字中,有一部分可以用现代汉语拼音来表示,如‘a’代表水、‘b’代表火。”[1]依斯特林《语言和文化》说:“这种系统虽然简单,但它能够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想法。”[2]
在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政治变动、社会经济变化等,这种象形数字系统逐渐消失,被更为精确、高效的人类语言所取代。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新的书写系统——婆罗米字母开始形成。这套字母由36个基本字符构成,每个字符都对应一个声音,可以用以书写任何使用这些声音构成的声音单元。
外界普遍认为 婆罗密书体 是从 腓尼基书体 演变而来的。但这种看法并不是没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 婆罗密书体 的演化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事实,而非直接来自腓尼基书体。事实上,在许多地方,都能发现婴儿或青铜器上的刻痕,那些刻痕常常带有某种意义,并且与我们今天所知的一些早期语言有关联。
此外,从考古资料来看,当时不仅存在贸易往还,还有文化交流。当时已有人提到过丝绸之路上交通繁忙的情况,也提到了从蜀地经云南到印度及其他地区的情况。而且,在当时也有关于双耳罐墓葬习俗出现的地方,而且随后的红铜器也展现了相似性,这说明当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交流和影响。
至于彝族文献,其历史悠久,其特有的音节结构在中国境内独树一帜。在其创作出的文学作品中,不乏充满哲理深邃的情感内容,同时也是研究其历史背景、社会生活以及思想意识的一个重要窗口。此外,对于那些尚未解读的地面符号,我们仍需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以揭开更多关于这一区域丰富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