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南非的“彩虹之国”里,客家人的故事比想象中更加精彩。300年前的一次流放,让他们触摸到了这个遥远的土地;100多年前的一次传说,让他们扎根于此;而100年间的奋斗和辛勤工作,终于让客家人扬名南非。
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上,居住着五千多万人口,其中就有来自梅县、福建等地的客家人,他们以种植业起家,在伊丽莎白港开设了杂货铺和餐馆。在约翰内斯堡,“淘金”的客家人虽然技术不精,但每天只能到地下几百米深处打矿。契约期满后,有些回到了中国,而留下的少数则开始做小生意。
然而,当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时,客商们的生意受阻,只能选择离开或搬到郊区生活。但随着政策变化,一批东南亚、港澳地区以及香港、梅县等地的人再次踏上了南非这片土地。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客商们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政府放宽了对华商限制,许多从偏远的小商店发展为投资建厂的人物崭露头角,如李铿发,他在1979年开设了华人的第一间工厂生产煤气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他成为了最大的煤油炉生产商,并且产品销往整个大陆。
除了李铿发这样的企业巨擘,还有不少其他客家人也开始在市中心开设店铺,从卖中国杂货到经营餐厅,他们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在1994年的新南非诞生后,更有更多的客家的朋友前往寻找机遇。
如今,不仅是李凤光、陈焕全这样的大型企业主,也有一些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成功者,比如温耀滨,他利用钻石首饰批发生意,在本土销售外,还出口至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等国家。正是由于这些人的诚信与眼光,他们在各行各业中站稳脚跟,并被尊称为领衔者之一。
尽管如此,这个“彩虹之国”的风景还未画完,它依旧充满着未知与机遇。而对于那些追求梦想的人来说,无论是在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像那盏指引方向的灯塔一样,为旅途中的每一个步伐提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