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遗文化柯布西耶精神在世遗大会后建筑界的启示与思考

2016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宣告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项目“湖北神农架”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随着这一喜讯,中国在世界遗产领域的总数达到50项。在这场庆祝之中,我作为建筑学人,对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及其17座作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感到无比欣慰。这些作品不仅是对20世纪建筑界巨匠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现代建筑留存下来的宝贵财富。

这次大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越国界、跨越时代的大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提醒要采取更多措施保护全球各地的珍贵遗迹。这不仅是一个国际承诺,更是一种责任,每个国家都应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将保护工作融入到决策与安全战略中。

柯布西耶及其作品,如印度昌迪加尔国会大厦、日本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阿根廷拉普拉塔库鲁切特住宅以及法国马塞公寓等,都体现了20世纪现代运动在满足社会需求时所取得成就,以及探索新技术方面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这批杰作见证了全球范围内建筑实践的国际化,是一股源自全球而又深植当代都市生活中的设计力量。

对于那些追求理想城市规划、尊重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的人们来说,柯布西耶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先驱者。他主张通过传统模式来为现代建筑提供灵感。他的住宅设计如萨伏伊别墅,不仅超越了自然主义浪漫主义,也避免了一般对称形式,而是在更高层面上探讨住宅与景观之间独特关系,这正如18世纪景观理念在20世纪城市环境中的实现。

然而,在中国,我们仍然面临着20世纪重要建筑物及标志性结构不断遭受破坏的问题,如北京原子能楼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标已经消失,而五十年代“国庆十大工程”的部分重要建造至今未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情此景让人痛心,但也提醒我们必须从世界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为我们的20世纪建筑保留并发展出适合自身的情况方法和策略。

柯布西耶及其作品给予我们四点启示:

首先,要在教育体系中普及关于21世纪建筑保存价值的课程,使人们认识到不同年代城市形态与格局对于城市个性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未来建设中;

其次,要开展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尊敬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他们不仅是历史人物,还代表着一种时代精神;

再次,要鼓励职业工作者以敬畏的心态去创作,以确保他们可以理解并继承前辈们留下的优秀设计理念;

最后,要推进有关21岁古代城建保守条例法规制定,以确保我们的未来城镇保持它们原始风貌,同时也允许它们根据当今社会需要进行适当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