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洛口镇南云村,深藏着一股客家人权利的象征——传说中的火龙。据说在古老的记忆中,村子曾经遭遇过瘟疫之灾,那些民众为了求得天佑,便期待着火龙与虎的降临。在那神奇的一晚,月光下,一条火龙和一只火虎相继出现,它们与瘟神展开了壮烈的战斗,最终将瘟疫赶走。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卢氏族人建造了“火龙庙”,并每年中秋节前后举行“游火龙”活动。
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禳火虎,从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每晚7支由孩子组成的小队带着点燃线香的手持虎头到各户送吉祥;随后进入第二阶段:禳火龙,在八月十五晚上,由7个村民小组组建的7支队伍来到“火龙庙”前的大坪上,将竹篙浇油点燃,让它们化为49条腾飞的长长 火龍,与过去搏斗般热闹非凡。
此时乐声四起,鞭炮齐鸣,整个南云村充满了喜庆热烈的情绪。夜幕低垂之际,大批游客、邻近居民聚集于此,与本地男女老少共同见证这一壮观场面。而戏台上的客家采茶戏则日夜连续演出,为这份盛况增添了一抹生动活泼的色彩。
正是这样的传统活动,使得南云村中的中秋节更显特色,被称作“竹篙舞影”。它不仅承载着客家人的希望与信仰,更体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心态。这项300多年来的民俗文化遗产,不仅被列入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新篇章。(龚映华/文钟小春胡冬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