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龙屋方形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自然之美

在提及客家围龙屋时,我们通常会联想到其典型的圆形建筑。但今天,我要问你:你是否见过那些不寻常的方形“围龙屋”?

梅州大埔湖寮中的泰安楼,便是一座罕见的石方楼。建于乾隆二十八年,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这里不仅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更是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这座泰安楼隐藏着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背后的故事吧!

泰安楼采用了砖、石和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呈现出四方形布局。门口设计有宽阔的门坪和水塘,整个结构高达11米,分三层。一、二层外墙采用了坚固的石材,而三层以及内部则使用了砖制成。这也使得这座建筑得到了俗称——石方楼。

进入内院,你将发现主体建筑呈平房状,有上下二堂,上堂设有“祖功宗德”匾额,并陈列着蓝氏家族神主牌。在这里进行祭祀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供读书求学的地方。左右两侧各有一间书斋,是学习与思考的地方。而位于右侧天井里的水井至今仍然清澈可饮。

尽管泰安楼坐落在繁华都市中,它依旧保持着独特而悠久的情感与风貌。当无人机从高空俯瞰,这些古老建筑在现代城市中闪耀着特殊光芒。

虽然外表显得朴实无华,但走进围内,你会发现挂在屋檐上的红灯笼,为这个地方增添了一抹喜庆气氛,让人感受到民间艺术活泼多彩、乡土文化质朴自然以及生活气息浓厚。

如今,一些年长的蓝姓后代还居住在这里,他们以宁静淡泊的心态享受生活,就像回到了200多年前。在踏上吱呀作响的地板阶梯,每一步都仿佛穿越到100年的往昔。在每个转角,都能感受到历史沉淀。当你登上三层平台眺望远处,本应避世享幽,现在却被现代化的大厦包围,但那股古韵犹存仍然吸引着每位游客,使他们对此地产生浓厚兴趣,对其赞叹不已。

泰安樓的大門獨具特色,从遠處看去是一座雄偉的大門樓,但近看卻發現這個樓門實際是在牆壁內嵌。據說,這樣做是因為主人原本無法建造門樓,因為他沒有功名,只好想出一個巧妙辦法,用假設象徵性的門樓來取代真實存在的一切。此舉既美觀又安全,也反映出了客家人的聪明才智。

然而,如果没有展现客家的民俗文化,那么这只是冷冰冰的一堆石头和砖块。大埔湖寮旁边配备了一个客家民俗文化展览馆,将收集整理各种生产用具、服饰和节庆用品,以详细展示千百年来大埔客家的发展历程。此举集中展现了大埔地区居民的情谊风貌,是了解当地文化的一个窗口。希望这样的奇观能够永葆青春,魅力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