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传承王宜委员倡议中医药非遗焕新生

"在担负起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当代使命时,我们应当努力让中医药非遗项目融入更多人的生活之中,发挥其维护健康的独特功能,并且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提出了这一建议,以此来加强对中医药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与宣传工作,同时确保那些代表性传承人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使得中医药非遗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宜提出我们需要提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的中医药项目比例。中国悠久的传统医学拥有上万种方剂和疗法,但目前只有少于百余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意味着这个领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断层”式的传承问题。很多珍贵而有效的心得诊疗技术因为缺乏良好的继承方式而无法得到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增加国家级非遗代表性的传承人数量,因为通过活态的传承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独特诊疗技术。

另外,王宜建议增加“民间实用土方”和“少数民族医药”的国家级非遺項目。在农村地区或居住着少数民族的地方,民间医疗在保障当地居民健康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也是补充国家医疗体系的一部分。而一些隐藏在民间的小众绝技和治疗方法虽然具有独特效用,却常常不为人知或者濒临失傳。如果我们能加大调研与宣扬力度,将这些宝贵财富挖掘出来,就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

同时,王宜呼吁要加快对传统医学类别项目进行普查,并做好重点项目保护工作。此外,在老弱边远地区,由于成本较低,人们更加愿意采用这种治疗方法,从而减轻了他们对于医疗费用的大量负担。因此,让这些宝贵资源惠及更多的人,是提升全体人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在这类非遺項目當中的國家級名錄主要由复合型項目构成,而省市县级名录则多是单一型項目,因此升格到國家級名錄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应鼓励单一类型项目参与到国家级名录当中,并从政策学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以增强他们继承者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