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到,万物生辉---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温度缓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持续至3月4日或5日结束。作为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之一,与谷雨、小雪、大雪并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指出:“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而生木者必先有细润之力,则立春后继之以滋养之风——即此后的雨水。”显然,在这个季节,大地正悄然苏醒,每一次轻柔而细腻的春雷,都预示着新生命的诞生。
在古代文献中,如《逸周书》,就记载了在这段时间内,“鸿雁来”、“草木萌动”的物候,这些都是大自然向人们传递生命与希望的信号。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将这段时期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当獭祭鱼时,它们将捕捉到的鱼摆放在岸边,就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做准备一样;随后,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而五天之后,在细腻而温暖的大地春风下,草木便开始抽出嫩芽,从而展现出了土地上最初的活力。
除了表征降量增加和气温升高外,这个时候还意味着寒冷已经渐行其止,而温暖则正在悄然到来。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也提醒人们抓紧时间进行田间管理,为接下来春耕和播种做好准备。在这一十五天里,我们似乎走过了从“七九”的第六天直至“九九”的第二天,那是一段充满期待与变革的小小旅程。而对于那些尚未迎来转换季节的大地来说,这仍旧是一个冬意浓厚的时候,但对许多地区来说,这已经是农事忙碌的一幕:春风吹拂,一阵阵淡雅芬芳弥漫在空中;犁牛悠闲地穿梭于田野之间,不知疲倦地耕耘着这片广袤无垠的地球。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大自然变化最深刻的一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