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洛口镇南云村,传统的客家婚俗文化如同中秋之夜下凡的“游火龙”,展示了卢氏族人的丰富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说,在一个古老而瘟疫肆虐的年代,村民们通过祈求天神保佑,最终得到了解脱。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和表达对生命延续、宗族繁荣的祈愿,人们建起了“火龙庙”,并每年中秋节前后举行盛大的“游火龙”活动。
活动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禳火虎,从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每晚组织7支由孩子组成的小队,他们手持用毛竹和稻草制成的虎头,上面插着数十根点燃的线香到各户送吉祥;第二阶段是禳火龙,在八月十五晚上,由7个小组组建的7支火龙队在“火龙庙”前的大坪上聚集。壮汉们将竹篙上的纸卷浇注热油,然后点燃,化为一条条长长的火龙,与瘟神搏斗的情景仿佛重现。
随后,这些装饰着植物油光芒的手摇灯笼在村子里巡游,一路伴随着锣鼓乐声和鞭炮声。在这欢快而庄严气氛中,南云村不仅吸引了本地居民,还有远道而来的邻近乡亲及来自四方的人们齐聚一堂。
此外,客家采茶戏则成为这个节日的一大亮点,它从八月初十持续到十六日凌晨,让人沉醉于其独特风格。在这里,小伙伴们嬉闹的声音、小贩们叫卖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将欢乐与活力带给了整个南云中的每一个人。
综上所述,“竹篙火龙节”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展现客家人精神力量与希望,以及对美好生活永恒追求的心灵寄托。这项300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被江西省列入省级保护名录,也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龚映华/文钟小春胡冬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