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桌,客家人心中最为神圣的生活用具之一。它不仅是家庭聚餐的中心,更是传承着客家文化和规矩的物品。八仙,即“八仙过海”中的那八位奇特人物,每个都有独特的个性,如张果老、汉钟离、吕洞宾、年年十八何仙姑等,他们各显神通,体现了客家人的审美与情感。
梅县的吕祖庙、大埔韩湘子的仙人脚印,以及蕉岭广福六公里外何仙姑与定光大佛斗法的地方,都与这八位神仙有关,这反映出客家人对他们的情结。在讲述起 八仙桌来,它源于玉皇大帝寿宴上,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因留恋世间美景,所以才有了这张石桌,这便叫做八仙桌。
制作时要选上好的木料制成0.88米长宽相同的正方形桌面,并且有些家庭会用红漆涂抹,使其更显得庄重而吉祥。每天早晨主妇都会擦洗这张表率清洁,用驳节草去污快捷,是劳动妇女们常见到的材料。
在保持清洁之余,还有一系列关于使用规则,比如不能放衣服尤其是女性衣裤,小孩子不能坐上,也不能敲打或划伤。这都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有着来自神明的力量,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定可能会遭遇不幸。而在喜庆活动中摆放方式也有严格要求,以求得好运和顺利。
然而,在当今社会圆形餐桌已经普及,而那些过去的人们所讲究的一切规矩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已变得陌生。但无论如何,一张简单但充满意义的小小石桌,不仅保留了许多人的记忆,也持续地承载着一次次家庭团圆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