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多彩缤纷中,苗族四月八节日以其独特的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贵州省乃至整个民族地区广为传颂。这个节日不仅在贵阳、黄平、松桃等地有着悠久的习俗,而且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聚集的人数都能达到数万之众。人们来自各个方向,不论是远道而来还是近邻亲朋,都齐聚于市喷水池,这里成为一个汇聚点,是文艺活动与社会交往相结合的地方。
参加此次庆祝活动的苗族群众,他们遵循着祖辈们过四月八的一些基本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也发生了变化。祭奠仪式虽然依然存在,但与此同时,社交性和集会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一天,全家人团结一致,带上自制的小吃,如乌米饭、糍粑、黄粑等,从四面八方向喷水池奔去。在这里,一系列由苗族青年跳芦笙舞、唱歌交流为主体的情景展开,其活力和热闹程度达到了极点,而这一切通常持续到夜幕降临,最终在第二天清晨自然结束。
关于“四月八”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在今贵阳市一带,有一个勤劳勇敢且智慧非凡的地主古波养六,他与儿孙们共同耕种泽溪坝(现在宅吉小区附近)及螺蛳山下的田地,因为他们辛勤劳动,该地区庄稼丰收日益红火。但由于野兽频繁出没损害庄稼,一次偶然机会下手射死了一只母猪龙后,古波养六发现这龙心具有神奇力量,便将其收藏起来,并因此获得连续的大丰收。
然而,此事并未长期保留,因为河都务部落的一个首领派遣化装商人的使者,用假龙心骗取真龙心,并借机发起侵略嘉西坝(今天喷水池所在地)的战争。在激战三天三夜后,古波养六及其女婿祝德弄英勇牺牲。此时正值农历四月初八,因此,每当这个日期到来,苗族同胞便会身穿盛装,以箫笛芦笙为伴,与祖先纪念的地方相聚共鸣,也是对他们英勇牺牲精神的一种追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节日逐渐融入了更多新的内容,如社会交往、婚礼邀约以及商业贸易,使得它既保持了原有的宗教色彩,又增添了现代生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