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信奉的神仙谱系极为繁杂。《太平经》中“神仙”分为六等,陶弘景著《位业图》,分七个“神团”,张君房《云笈七笺》等道书中更将“神仙”分为十个等级,最高为“三清”、“四御”,最低为“城隍”、“土地”。一般来说,道教神仙谱系是经过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长期演化才逐渐定型的。
首先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至尊地位,北宋时期则抬高了“玉皇大帝”的仙阶,使之成为天界最高神,“四御”的首,从而形成“三清”、“四御并驾齐驱”的神仙体系格局,并传承至今,其中“三清是教门之尊”, “四御是三界之尊”,他们共同统率着天上、地下、阴间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大小神仙们,共同组成了富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世界”。
早期并不供奉塑像,因后来为了便于传播才开始塑造供奉。最早的道教塑像是据说由北魏寇谦主持塑造的大型石像,而到北宋真宗时刻兴起。大型道教宫观中,“天尊殿(或曰‘三清阁’)以及‘四御殿’必不可少。”
在其他地方祀祀着众多不同的地域与历史背景相关的人物,如八一壮士和诸多民间崇拜对象。此外,还有文昌帝君和福禄寿这三个对人生影响深远的人物,他们代表的是功名利禄、幸福吉祥和长寿。在许多家庭住宅内,也常可见到土地爷和城隍爷这些守护性的人物。明代尤其流行建造土地庙,因为据说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这样的庙宇里。
此外,在酒店商店及各类行业中也会供奉财神,这通常是一个关羽或者其他财富带来的保护者的雕像。他既是一位武圣,又是一位财运转运者,对于各种事务都有所帮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存在。而现在人们把他当作财源滚滚的一种象征,这无疑也是一种古老信仰遗留下来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