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谱系修行入魔物品解救之道

中国道教信奉的神仙谱系极为繁杂。《太平经》中“神仙”分为六等,陶弘景著《位业图》,分七个“神团”,张君房《云笈七笺》等道书中更将“神仙”分为十个等级,最高为“三清”、“四御”,最低为“城隍”、“土地”。一般来说,道教神仙谱系是经过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长期演化才逐渐定型的。

首先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至尊地位,北宋时期则抬高了“玉皇大帝”的仙阶,使之成为天界最高神,“四御”的首,从而形成“三清”、“四御并驾齐驱”的神仙体系格局,并传承至今,其中“三清是教门之尊”, “四御是三界之尊”,他们共同统率着天上、地下、阴间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大小神仙们,共同组成了富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世界”。

早期并不供奉塑像,因后来为了便于传播才开始塑造供奉。最早的道教塑像是据说由北魏寇谦主持塑造的大型石像,而到北宋真宗时刻兴起。大型道教宫观中,“天尊殿(或曰‘三清阁’)以及‘四御殿’必不可少。”

将三个老人合祀在一起,大概伊始于宋初。在 “三清殿里,这三个苍颜白发和颜悦色的老人正襟危坐在中央祭坛上,其中"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居于中央,他左手虚捻右手虚捧,或有的造像是手持混元宝珠象征宇宙混沌未判;"灵宝天尊"(上清大帝)居左,或执太极图,或持如意象征混沌始判阴阳分明;"道德天尊" (太清大帝)居右,手执太极扇象征阴静阳动万物生长。

有的地方还单独建有老君神像,一般盘腿而坐右手倚几左手抚膝两眼平视双耳垂肩长髮飘洒在前胸。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许多被广泛供奉的一些重要人物,如八一壬、丘祖、大周公、中原圣王,以及诸多民间信仰中的其他人物,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职能与特点,比如文昌,是主宰功名利禄寿夭祸福的人物,其形象雍容慧颜常骑白骡带两个童子一个称作听音另一个称作看声,以避免泄漏考题机密。还有福禄寿这三个星辰,他们分别掌管幸福吉祥和长寿,在民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