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神仙谱系大道至简之物品篇

中国道教信奉的神仙谱系极为繁杂。《太平经》中“神仙”分为六等,陶弘景著《位业图》,分七个“神团”,张君房《云笈七笺》等道书中更将“神仙”分为十个等级,最高为“三清”、“四御”,最低为“城隍”、“土地”。一般来说,道教神仙谱系是经过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长期演化才逐渐定型的。

首先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至尊地位,北宋时期则抬高了“玉皇大帝”的仙阶,使之成为天界最高神,“四御”的首,从而形成“三清”、“四御并驾齐驱”的神仙体系格局,并传承至今,其中“三清是教门之尊”, “四御是三界之尊”,他们共同统率着天上、地下、阴间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大小神仙们,共同组成了富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世界”。

早期并不供奉塑像,因后来为了便于传播才开始塑造供奉。最早的道教塑像是据说由北魏寇谦主持塑造的,而到北宋真宗时才全面普及开。大型道教宫观中,“天尊殿(或曰‘三清阁’)以及‘四御殿’必不可少,其它如丘祖、张天师等人间可见,但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如文昌帝君和福禄寿都是非常常见,如土地爷虽然级别虽低但守护过一方水土所以流行。

在其他地方还有八仙,他们面貌特征鲜明,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还有文昌帝君主宰人间功名利禄寿夭祸福;福禄寿三个星执掌幸福吉祥和长寿;城隍守护城市治安调和风雨;财神关公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

现在的大酒店店铺内店主常供奉财神像,大多数是关公,他既武也财具有职能与文圣孔夫子比肩,所以民众都顶礼膜拜,现在人们当作财神供奉,这当然是道教信仰遗留在民间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