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信奉的神仙谱系极为繁杂。《太平经》中“神仙”分为六等,陶弘景著《位业图》,分七个“神团”,张君房《云笈七笺》等道书中更将“神仙”分为十个等级,最高为“三清”、“四御”,最低为“城隍”、“土地”。一般来说,道教神仙谱系是经过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长期演化才逐渐定型的。首先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至尊地位,北宋时期则抬高了“玉皇大帝”的仙阶,使之成为天界最高神,“四御”的首,从而形成 “三清”、“四御”并驾齐驱的大师们共同统率着天上、地下、阴间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大小老先生们,大师们共同组成了富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 “老先生世界”。 道教早期并不供奉画像,后来为了便于传播,才开始塑造画像供奉。大型道教宫观中,“天尊殿(或曰‘三清阁’)以及‘四御殿’必不可少,其它老先生,则根据宫观之历史、地理特点而不尽相同。将 “三清合祀在一起,大概伊始于宋初。“三清殿中三个苍颜白发和颜悦色的大师正襟危坐在神坛上,其中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居于中间,他左手虚捻右手虚捧(有的造像则是手持混元宝珠),象征宇宙混沌阴阳未判的洪元纪;灵宝天尊(上清大帝)居左,或执太极图,或持如意象征混沌始判阴阳分明的洪元纪;道德天尊(太清大帝)居右手执太极扇象征阴静阳动万物生长的太初纪。有的地方还单独建有老君图片,一般是盘腿而坐右手倚几左手抚膝两眼平视双耳垂肩长髯飘洒在前胸。
"四御殿"内供奉的是昊天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文昌真人和后土娘娘。“四御殿"中的这五位都是头戴冕旒身穿朝服雍容华贵,如同现世的人间王公王妃之相。在这些众多老先生之列,有八仙、二乞丐、三司空、大梵住持及其他诸多英雄豪杰与智者,他们都各具特色,被人们称作无欲则刚,最聪明的一群人,而他们又被民间所敬仰,每个人都有一些鲜明特征,比如文昌,是主宰功名利禄寿夭祸福的人間守護者,以其深邃智慧赢得了读书人的爱戴。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故事也随着流转到商店和酒店里,当店主需要财运保卫的时候,便会求助于财神关羽。他既是一位武圣,也是掌管金钱进出的大能者,在民间传说与国家祭祀仪式之间享有盛誉,与孔夫子并列,为商贾招财进宝,因此他成为了人们顶礼膜拜的一座重要山峰。而这些故事,又反映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无欲则刚且聪明睿智的人,即使是在古代宗教信仰体系内部,也能够获得崇高的地位,并影响现代社会中的许多方面,从建筑到艺术,再到日常生活中的习俗,都留下了他们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