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拙华盖真人又如何在道教人物地位排名大全中他的名声岂是普通可比

刘若拙,自号华盖真人,是一位在唐宋时期活跃的道教修行者。他年轻时便在罗浮山出家,后来拜师学习于青精真人。根据《太清宫志》的记载,在五代时期,刘若拙曾从蜀地前往崂山的太清宫,与李公守中子相谈甚欢,并决定留下居住。在南麓的太清宫附近,他建立了一座庵堂,以供奉老子的画像,因为当地多有虎患,所以称之为“驱虎庵”。

不久之后,宋朝初年的乾德五年(967年),朝廷任命他为左街道录,并赐予“华盖真人”的封号,让他负责肃清道教中的不正当行为。据《皇朝通鉴》所述,刘若拙擅长气功,他九十余岁依然身体康健,每次水旱灾害都能亲自上奏京城,为祈求天降雨露而设坛祭祷,其方法精准无误。

几年后,当时的宋太祖即位,便允许刘若拙回归崂山,并且资助他重建了道场——上苑宫,以及对太清宫和新建的上清宫进行了修缮。此举标志着崂山太清宫开始被称为敕令下的称谓之一。随着时间推移,上苑宫也改名为“太平兴国院”,又被称作“太平宫”。

在他的修行期间,不仅吸引了众多寻求道法的人群,还挑选并传授道法给十余名弟子。但随后,他又踏上了漫长的一趟游历之旅。在明黄宗昌撰写的《崂山志》中提到,到了晚年,即使衣衫褴褛、面色丹红,但仍旧显得神采奕奕,一夜之间端坐而化去,无任何惊扰。

最终,在宋淳化二年的某个日子里(公元991年),刘若拙在即墨地区逝世,被安葬于今青岛市东关小学院前的小学内,这块墓地至今也是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