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女丹之始:从西晋魏华存的《黄庭经》到金代孙不二的《元君法语》,洛阳是这一传统的发源地。孙不二,号清静散人,原名渊贞,又称富春姑,是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年)出生的聪慧女子。她在家中接受五经、诗词等学问,并与马丹阳结婚生子,但后来受王重阳影响,她丈夫入道并最终离开了家。
王重阳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来到马家的全真庵,与马宜甫及孙渊贞相处,他以“分梨”、“芋栗”等方式启发夫妻二人放下情意,最终使得马宜甫决定弃家入道,取名为鈺,字玄宝。孙渊贞虽然受到丈夫和王重阳的劝导,但她仍然没有出家,而是照顾着家庭。
直至金大定九年(1169年),孙渊贞终于抛开尘世之累,在端阳节前夕正式出家入道,被王重阳赐予道名“不二”,号“清静散人”。此后,她在金莲堂修炼,并随四师兄前往关中传道。
多年的修行之后,当孙不二再次返回故乡时,她已经是一位高深无比的 道士。在她的身上,不仅体现了对家族责任的坚持,也展现了她内心深处对超脱尘世追求自我完善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