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的人。他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并后来退隐。著有《老子》。关于《老子》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外,《老子》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修行分几个境界:
初入山林,无心思虑。
心随意去,不自知其所止。
意无形象,不觉悟于世间。
道与身合一,不知非我也。
一切众生的情感都融入自己,无分别。
修行到这个境界,可以达到无欲、无念、无言的状态,这就是真正理解和实践了《 老 子》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