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讲经以“爱人利物,和合包容”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道教及修行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修行观。中和思想是道教核心要义,不论朝代如何变化,都被视为遵守的原则。祖先圣贤们对中和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归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中”与“和”。"中"指的是中心,与之相对的便是四极八方。在这个位置上,无论向何处看都是离开中心而奔向极点的过程。“射线”的比喻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概念:从一个简单的点出发,每条线都能无限延伸,但离初心越远。
当我们学得越多时,我们的心也变得越长,有些人可能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心境。当我们把修行变得复杂时,你是否还记得起初的心愿?这种情况下,“智慧”的增长让人们像一条射线一样远离中心。
根据道祖的话语,“物极必反”,这意味着回归到朴素。如果你站在南北两个极点上,无论走哪个方向,都是在远离这个极点并逐渐靠近中心。这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即使面对各种诱惑,也不要忘记前进的路。虽然祖师提供了许多法门,但真正重要的是保持一念向道的心。
所谓的人生,是不断前进;而修行,则是一场往回返的功夫。因此,在修行中,要学会区分凡心与道心——凡心追求私利,而道心则是合于天地大道。在这里,并非穿戴成仙就能称之为修行,而是在红尘度世也能体现出真实的大德。
作为主体,我们究竟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这是问题所在。不管现在在哪里,最重要的是明白要去哪里。如果我成为万物中的一个,那么所有的事物都将融合,一切区别都会消失。这就是齐一,万事万物皆同一,这才是真正理解众生的道路。而众生,又映照出了我们自己的样子。
最后,由此衍生出了“和”的概念——不偏不倚,就是万事相通,没有任何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差异,只不过这些差异只是表象,而本质上的共同性才是最重要的。大至宇宙,小至个人,从外界相互影响悟到内在真实,这才是直达根本奥妙的地方。此外,不同说法虽多,但其实质只有一个:即使有千变万化,只要能够悟透本来的 道,就足够了。这正如《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所述,对于身中的那份常存在但又容易忽略掉的情感状态进行再思考,让它显露出来,使其成为你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