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道光普照;路途漫长,心境自在。山间的道士们历经风霜,修行无数。这里是人来人往之地,香客云集,不绝如缕。朝闻道夕死可矣,却又何时能安然入土?山上回荡着真声悠扬,让人沉醉不已。
三清祖师前,一阵阵赞叹声,如同诉说一番太平盛世的和谐与繁荣。银杏树叶繁茂,为这古老道院增添了一抹生机。而小道士却向师父提出了一个疑惑:“羽化登真,我们能做到吗?”只见师父随即呵斥:“去吧,还跟谁学?”
他们有老有少,以身许祈,为下方百姓祈求平安。这群守护者心存善念,每日供养三宝,从未想过会迎来如此一天。一夜之间银杏叶落尽,只剩枯黄的落叶,让小道士有些迷惘。不料,一声炮响,将道路变得坑坑洼洼,那些日本人的脚步声逐渐响起。
他们以礼相待,为山中送去粮食,并向天尊忏悔自己的过错。在军官摸了摸小道士头颅后,他微笑着表示喜欢这个孩子,可事实远非表象所示。当藏书被强取并翻译官多次警告,这一切显得复杂而不简单。
时间流转,他们再度修整道路,但香客依旧稀少。这才发现,被屠城了。大众法事举行,众多道士心惊胆战,没有香烛可烧,更无处可寻。过了一段时日,一群身穿灰布军装的战士请求收留伤员于此。在德高望重的老者考虑良久后,便带着两个受伤者下山去了。
月色全无,但他们并不畏惧,而那狂风却似要将他们吹回山巅般猛烈。但拉车马儿今晚尤为不听话,不愿向下走。而两旁杂草逆摆,他们沿着尚有坑洼的小径前进。那片浮华灯火越来越近,让人难以移开眼神。突然年轻人们愤怒起来质问师父:这是不是前往日本人的路?
老者沉默,而车队急驰疾奔,不再犹豫。不久之后,在门前、院子里、大殿里,都躺满了伤员。大殿前的老者长跪前佛像,他不知该如何是好千年宫观传承,无上的法脉终究无法抵御他内心的一丝凡念、一点贪求——那是一种先国后天的心态,一种民族解放的心愿。他低语:“登真?下辈子吧。”
随即离去,没有回头。那群日本人才找上门来,而老者的拂尘也放下了面对严刑拷打,他和弟子们没有退缩一步,他们誓言与祖师大殿共生死。留下的只有那些未曾发芽的大树,以及记录所有故事的小石碑。
最后,当日本人才发现那些受伤的人已经安全离开时,他们发现新修的小径通往更深处。而在马车上,有三个小童抱着残存书籍,看着燃烧的大火,没有哭泣。“师兄,是不是……”最小的一个声音细软,“老师们都变成了仙气飘散啦?”“不,是得 道羽化。”哽咽的声音回答过去。而新芽便从断壁残垣中萌发出来。此情此景,与岁月静好相比,再也不显得那么遥远或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