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道家名言警句在社会中的应用

他人之智,乃于他人所见;自知之明,乃于己身所觉。能洞察他人,虽有智慧,但未及自我深省之聪明。能战胜旁人的力量,不过是力量的显示;而能够克制自己心中的弱点,则更显刚强不屈。

满足于现状的人,实则富有无穷;坚持不懈、力行者,便是志存高远。不失其本分的人,其道理长久,而死亡虽至,“道”仍在,不朽。

[注释]

强:果敢决断。

强行:坚持到底,不懈努力。

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即使身体消逝,“道”的精神依然存在。

[延伸阅读1]

王弼《老子注解》:

知人者智,只不过是对他人的理解和认识。然而,这还不足以称为真正的智慧。在这上面,更值得赞赏的是能够自我反省和认识自己的超越普通智慧的人。而那些能够战胜外界力量的,是因为他们拥有内在的力量。但这些力量若用来影响或改变别人,那么它们就可能受到损害。而用这些能力去影响自己,则会让一切物质都无法抵挡,也无法改变你的意志。当你将这一能力应用到自身时,你就拥有了无敌的优势,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顺应变化,使自己免受损伤。此外,当一个人专注于对自己的理解与掌握,那么自然不会失去任何事物,最终达到长久安稳的地步。而即便是肉体死亡,但如果精神上的“道”依然存在,那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永生。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读》:

知人者智,只是在了解个体之间的差异,将所有事情都看透了。这是一种多面的知识,而不是彻底明白一切。所以人们往往只停留在了解别人的层次,却忽略了对自己的深入探索。一旦我们可以完全放下所有偏见和区分,将注意力集中到理解自己身上,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也可以像这样洞察其他人物。此外,用力去征服外界,对抗自然或人类,但却不能征服自己的欲望和冲动,这种超越常规的大勇气正是由内而发,它并不来自于表面的强大表现,因此被誉为强悍不可摧。

满足于目前条件的人,在遇到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满足,从而享受着一生的丰富生活,就算拥有一切天下的宝贵财富,他也不会因此感到贫乏,因为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感恩的心态,不会因物质丰厚而忘记初衷。相反,如果总是在追求更多,却从未停止过对于不足的情感,那么这辈子只能是个不断渴求但永远难以满足的人。

坚定信念、不懈努力并且独立行走,不要与世界争斗,以此方式保持活跃的心灵状态,即使周围的一切变迁莫测,也不会让你迷失方向。你只要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至生命结束。如果即便经历了生与死的巨大转变,也没有破坏那份核心本性,那样就达到了古代最伟大的境界——既非生亦非死,而是一个全然完美、超脱世俗纠葛之中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