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无为而治,平等待人,如同修行者对虎毒不食子与万物不自伤的态度。人们之所以信仰宗教,是因为它讨论生与死,也就是现世与往世。宗教提出了解决方案,但道教不同,它只言“生”。道教认为,保持健康是谈论一切信仰和宗教的前提。这铸就了重生、贵生、乐生的思想。
人们认为“生”意味着要把生活过好,但这仅仅是生命和生活吗?如果只注重物质,那么修行的意义又在哪里?每当提起道教,人们会想到修道成仙或长生不死,但追求长生只是珍视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很多人本可以活得长久,却偏偏走向死亡,这不是他们爱惜自己的生命吗?非也!他们过于爱惜自己,以至于为了私欲而做出损害他人的事情,最终导致果报降临。乐享生命,不应该建立在漠视其他生命上,而应该找到欢乐,在面对一切时保持乐观豁达。
以道教观点来看,万物都是由道生成,没有本质差别。我们应从心理感知中寻找生活的富足,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占有。在修行中,我们应见到他人的得失如己所得所失,这是一种共情能力,对他人和自然具有的情感共性。
人生的乐,就在于感知真爱和天地大美。正如南华真人的故事,当看到世界轮回不休时,我们能接受它并热爱它,这才是修行属性。而重生、贵生、乐生的重要性就在于珍惜所有生命,不贪恋也不恋依,使之成为修行的大要。当我们慈心于众生时,我们遵循圣人的教化,并彰显了人类价值。当我们能够像虎毒不食子一样,对待一切事物,都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上的平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