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成先生杜光庭扶宗立教天下第一什么叫做无不为_道教文化 - 天然道观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学者,以字圣宾(又作宾圣),号东瀛子。出身于浙江缙云。早年习儒学,博览经典,涉猎甚广。在咸通年间应试九经未中后,他对古今浮沉感到感慨,便投入天台山深造。

郑畋曾荐其文于朝廷,被僖宗召见赐紫服象简,并任麟德殿文章应制,成为道门领袖时人盛赞他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在中和元年(881年),随着僖宗进入蜀地后,他留下不归。

王建建立前蜀后,将杜光庭擢升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并赐号“广成先生”。王建赞扬他:“昔汉有四皓,不如吾一先生足矣。”继位的王衍更是亲自在苑中受道箓,对杜光庭极尽礼遇之至,将其封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

晚年的杜光庭居住在青城山白云溪,一直致力于修行,最终相传85岁才逝世。他对道教教义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斋醮科范及修行方术也有所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特别是在《老子道德经》的研究上,他将六十余家注解进行比较考察,总结了五个方面的理解,即“五道”、“五宗”,尤其推崇老子的重玄之道。他还努力融合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把孔孟之思统一到老君之法,并撰写了《御注》以发挥玄旨。此外,他主张仙 道非一,不拘泥于一种道路,这种态度极大地促进了道教的发展。

杜光庭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都能精益求精。他曾告诉蜀相徐光溥说:“我最初学习的地方称作上库,那里所有的书籍都齐全,只要一个月,我就按日程来安排:每日读经典,一日研读史书,一日写作文,一日记录历史事迹,再有一天放松心情。一周下来,就会重新开始循环。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我能够既保持高效,又有休息时间。”

此外,由於對傳說與神話持開放態度並進行整理阐释,因此他的著述也涵蓋了廣泛範圍,如《广成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道门科范大全集》、《墉城集仙录》,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状况,也为北宋后的再次兴起奠定基础,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