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其中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技艺,认为医学是一门“至精至微之事”,习醫之人必须“博极医学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以“见彼苦恼,如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态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不为名誉牟取”、“恃己所长,不为财物驱使”。以其崇高的医学精神,被后世尊为“药王”。
《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孙思邈,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也。七岁就学,大器早成日诵千余言。弱冠,便能谈论庄子、老子及百家哲学说,并擅长释典经典。洛州总管独孤信一见便赞叹:“此圣童也。但恨其才华过人,却适应时机难以施展。”周宣帝时,他因国家多事故而选择隐居太白山。在隋文帝辅政期间,他被征召为国子博士,但他借故称病拒绝赴任。他曾对亲友说:“过五十年,当有一位圣贤出现,我将会助他济世。”果然,在太宗即位后,他被召回京城,因为他的容颜显得非常年轻,上层人物对他深表敬意,并准备授予他官职,但他坚决辞让。
显庆四年,他再次受到皇上的重用,被拜谏议大夫,但仍然坚持辞让。此后,他又一次请求归乡,最终获得特许返回家乡,并赐予良马及鄱阳公主所领司地作为他的封地。当时知名的文学家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都对他表示了师徒之间的礼节。
然而,《旧唐书》中关于孙思邈年龄的一个描述引起了一系列争议,其中提到开皇辛酉岁生,而实际上开皇年间只有辛丑年,没有辛酉年的记录,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史书记载计算,那么孙思邈应该是一个活跃在西魏的大统七年的古代人物,而不是隋朝的人物。这一矛盾导致了关于孙思邈真实年龄的一个历史谜团。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由于魏征奉命修撰五代史,对待与古代历史事件相关的事宜显示出高度关注和认真态度,这进一步证明了孙思 邮确实在西魏生活并且活到了很晚一个时代。而最终,《旧唐书》记载他的寿命达到141岁。这段生命旅程中,他创作了许多著作,如《千金方》,并影响了数个朝代。在宋徽宗时期,被追封为妙应真人,其在道教中的尊称更是众多,有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 医大圣等。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却又深切关怀人的智慧,以及那份将自然与内丹术相结合,将人类健康与自然法则相融合的心灵境界。他是一个真正的大仙,一位能够理解宇宙奥秘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帮助人类解除痛苦的人类伟大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