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和,原名护,字仲理,以其博学多识和长寿的传奇而闻名。出生于东汉时期的益州巴郡(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他曾在河南林县西的隆虑山修道,也在五终山炼丹寻求永生。据说,他是一位能长久活下去的道人。
当帛和来到洛阳,这个文化繁华的地方,“博洽众事、洽炼术数”的道士们都向他请教各种疑难问题。他以他的智慧迅速回答,让人们称赞他“远识人”,获得了“神明”的美誉,但即便到了高龄,他仍然保持着轻功,一眨眼之间就消失不见,使得人们更是敬仰不已,将他尊为“神人”。
在洛阳期间,帛和得到了一些珍贵的秘籍,如《三皇天文》、《五岳真形图》等,这些至今还被保存在登封中岳庙刻石上,为后世研究道教提供了宝贵资料。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在洛阳创立了自己的学派——“帛家道”,后来这门学问传播到了江南。
最终,在洛阳城邙山的一处幽静之地,帛和结束了他的生命,其遗体葬于翠云峰左侧湹水西边。墓碑上铭记着:“真人帛君之表”,直到西晋惠帝永宁二年(公元302年)才被建造起来。在几百年的历史沧桑中,有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对此进行考察,并将其记载于《水经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