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道家智者彭晓,身处乱世,却心向天真。他的思想如同深邃的山谷,每一处都蕴藏着道家的奥秘。
在他的一生中,彭晓不仅是一位明经登第、官至金堂令的文官,更是一位得丹诀、自称“昌利化飞鹤山真一子”的隐逸之士。他以篆符为人治病,号称铁扇符,一声长啸便能模仿鸾凤的声音。蜀主孟昶对他敬仰有加,不仅请他入朝担任朝散郎,还赐予紫金鱼袋。
彭晓倡导性命双修,在养生和阐发内丹思想方面颇具特色。他认为人可以成仙,年寿无限,并提出了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仙道”、“鬼道”学说。他强调生成万物的乾坤之气,有阴有阳,有清有浊。清阳者主生,积之者成神仙;浊阴者主死,积之者成散鬼。而通过还丹,以天地无涯之元气续个人有限之形躯,使自身成为纯阳真精之形,就可以与天地同寿,长生不死,即身成仙。
他要求志士,“又须彻声色,去嗜欲,弃名利,投灵山绝常交结仙友隐密漕溪昼夜无怠方可期望”。彭晓的成仙思想顺应了唐末五代道教由外丹转向内丹的历史趋势,而又继续坚持被世人怀疑和诘难的长生不死、即身成仙说,有其自身特点。特别是发挥《参同契》原理解说内丹思想,对后世道教有一定影响。今存其炼丹著作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鼎器歌》、《明镜图诀》等,这些都是研究彭晓内丹思想重要资料。
尽管时代多变,但彭晓的心志却始终坚守于追求永恒不朽的人生理想,他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探索精神的人物形象,也是我们今天仍需思考和学习的地方。在这片混沌而又美好的世界里,我们或许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永恒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