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字逋翁,苏州人,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人物。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对道家思想也有一定的研究。顾況早年曾拜李泌为师,李泌是一位学问渊博、精通《周易》、《老子》的南岳道士,对于“服气之法”和“能终日不食”的修炼方法颇有研究。
然而,在仕途上,顾況并未如他所愿,他中进士后却因为朝廷中的斗争而遭到贬官,最终选择了归隐茅山。据说,他在茅山筑庐安居,以诗书为乐,并深入学习道家的修养法门,如清虚服气、餐芝饵石等。
他的儿子顾非熊,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科举考试中辛苦三十年后终于及第,但即使如此,他依然选择了归隐茅山,与父亲一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上的提升。两代人的故事,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生活的一种展示,更是对个人追求真理和宁静的一种探讨。
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对于文人墨客身份以及其在仕途中的挣扎与抉择。而且,他们对道家的兴趣和实践,无疑是那个时代文人阶层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反映出一种对于超脱世俗烦恼寻找精神寄托的心态。这篇文章将详细探讨这一历史背景下顾況父子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被吸引于茅山派宗教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穿越时间的视角,从而更好地理解那一时期人们对于生命意义和精神世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