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父子与茅山一段隐秘的道家传承之旅

在唐代,苏州人顾况(727-815),字逋翁,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他的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歌,他曾编纂了《顾华阳集》20卷。他拜李泌为师,后者是南岳道士,以学术渊博而闻名。李泌对《周易》、《老子》有深入研究,对“服气之法”和“能终日不食”等道家的方术颇有研究。

尽管如此,顾况仕途坎坷,在立志中进士后仍然历经磨难。他曾在京城担任著作郎,但对现实感到不满,因此在《海鸥咏》中表达了对朝廷的嘲讽,最终被贬官到江西饶州司户参军。在此之后,他放弃了世俗生活,归隐茅山自号华阳真逸。

茅山林泉秀美,是修身养性的福地。顾况在这里筑庐安居,与道士们共同学习“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期望有一日能得道成仙。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一系列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如《夜中望仙观》、《山居即事》,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超脱世俗的愿望。

然而,不幸的是,顾况七十岁时失去了唯一儿子,这让他心broken不已。他悲伤地写下了一首哀悼诗,并誓言再生一次。但就在这时,一位神秘的人物出现,说自己是顾非熊三岁前的一份灵魂,他们之间有着前生的联系。这件事情让人们相信轮回转世,并且使得他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顾非熊(796?—854?),字不详,是姑苏人,也是 顾況 的兒子。生卒年均不详,有诗集一卷,但关于他的具体事迹也很少记载,只知道他跟随父亲一样喜欢幽默和辩论,有些时候会表现得有些狂野。而最终,他也像父亲一样选择了隐退,在盱眙尉上弃官归隐茅山。

至于后来的事迹,我们只能从一些史籍和诗话中捕风捉影地了解到,即便是在顧況父子的後裔們面對命運多變時,也依舊保持著他們那種對大自然與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顧況父子的故事就如同一條流淌於歷史長河中的溪流,每一個轉折都充滿著對生命本質探索的心態,以及對未知世界好奇無限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