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见,在崂山太清宫东山蟠桃峰下面的山路上,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头,上面刻着“太白石”三个大字。离太白石不远的一处石崮上,刻着李白写给王屋山人孟大融的一首诗,诗文是: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升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诗中表达了诗人李白对生涯的失落,以及对神仙生活的无限向往。而且,这首诗还告诉了我们,李白曾经来过崂山“餐紫霞”呢。
李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身份难道仅仅是“诗人”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的。他不但是诗人,也是剑客和纵横家,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其实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道士。在唐朝,那个崇尚道教、尊奉老子的时代,一位名叫岐晖的大师预言隋末将会有新王起兴,并指出这位新王将姓李。这预言在当时被视为奇迹,使得后来成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和祝福。
唐代的宗正寺管理皇室宗族事务,是由儒、佛、道三教共同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个时代里,最受尊敬和推崇的是老子,其教义被认为与自然之理相符合,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想象,大气、自信、开放、包容的大唐盛世,是不是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等道教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呢?
那么,当我们今天站在历史长河中回望那个辉煌而又充满争议的大唐盛世时,我们是否能从它那浓厚文化底蕴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心灵追求,以及一种对于生命意义和世界秩序本质探索的心态?
《梦回唐朝》的歌词提醒我们,对于那个遥远年代的人们来说,它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或者寻找精神寄托的手段,而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它或许是一种怀旧情怀,或许是一种对古代文化艺术形式上的致敬。但无论如何,无疑,《梦回唐朝》这首歌曲唤起了一种关于过去美好年代的情感共鸣,让我们的内心深处响起了一阵旋律,就像那句最终没有完成的话语:“愿随夫子天坛上…”仿佛穿越时空,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风华绝伦、大快乐天的小小宇宙之中。
然而,在那些繁星点点闪烁着古今交织光芒的地方,我却始终无法摆脱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今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速信息传播铺展开来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去重新审视并学习那些古代智者留下的哲学思想?
也许答案藏于每个人心中的那份对未知探索的心境,或是在每一次翻阅《道德经》或其他古籍的时候发现到的那种沉淀后的智慧——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需要一些来自历史的声音作为指引,用以平衡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与内心世界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
因此,让我们再次走近那些悠久岁月里的文字,与他们同行一段旅程,看看它们能否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新的启示,为我们的未来增添一份独特色彩。在这条旅途中,每一步都充满未知,每个瞬间都值得珍惜,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这种期待,却又是人类不断前行最根本的情感驱动力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