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之愧葛洪之道德经社会篇解读

李白的诗歌世界:追溯一位传奇诗人的足迹

在崂山太清宫东山蟠桃峰下面,石头上刻着“太白石”三个大字。离此不远的一处石崮上,有李白写给王屋山人孟大融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生涯失落和神仙生活无限向往的感慨。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事实:李白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他还是剑客、纵横家以及正规道士。

唐朝是一个崇道的大时代。在那个时代,老子被尊为皇帝的祖先,而道教成为了国教之一。唐玄宗甚至亲自接受高道司马承祯的上清法箓,并成为继北魏太武帝之后第二个“道士皇帝”。那么,为什么唐朝的帝王们会崇奉老子和道教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抬高其家族门阀的考虑。唐初以前,中国社会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如果不是名门望族,就算做了皇帝,也难以得到社会重视和公众认可。而且,在改朝换代合法性的需求中,道士们或者躲进山林静观待变,或者积极参入其中寻找靠山。在逐鹿中原群雄之中,最受道士青睐的是鲜卑贵族出身的唐国公李渊。他最终夺取天下后,不断提高 道教的地位,将《老子》列为国家科举考试正式科目,并将 道士隶属于管理皇室宗教事务的宗正寺。

随着开元盛世到来,道教进入全盛发展期,这主要归功于唐明皇玄宗的大力支持和超常喜好。他不但多次在不同场所利用种种机会大力讴歌圣祖玄元皇帝,还不断地提高对老子的封号,将老子的地位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此外,他还推崇并推广了四子真经,即《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并设置崇玄馆与玄学博士,以此开科取士。

因此,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时,我们也许应该从更深层次去理解,那个时代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才华横溢的人物,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艺术与文化来反映当时社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