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无求的女人守护道观秘密之戒天然道观传承道教文化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传戒合影,这一盛事由宋士洪道长提供的图片记录。对于戒律而言,其禁止之义是修行之要,守诚受戒乃至于安静与威仪的重要。在五祖和七真面前,我们应立品以成全真榜样,继承家风。

严格来说,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非法事,而是一种严肃的教务活动,是维护教纪、重建教制的一种道风道貌建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正一道教进行过传戒活动,这一点可以通过许多古代的道教戒律经典来证明。在敦煌文书中,有《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从雍州长安县怀阴乡东明观三洞法师中岳先生张泰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十戒经盟文)》这样的文献记载,它反映了唐代道士受戒的情况。

有人认为,佛教对后来的道教传习有所影响,但这说法站不住脚。原因之一是印度佛教本身并没有记载有关传习活动的情形,因为他们主要讲经辩论,没有具体进行传习。而中国佛教关于这一点的记载,则多出现在唐宋以后,与道教早期传习时间相比显得晚很多。

全真派对于传授戒法极为慎重,不轻易向不符合条件的人授予。根据《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任何接受被授予者必须具备十种良好品质:如好学、谦逊、聪慧等。此外,对方丈大律师授予人也有一定的标准,如心行正直、无骄慢等。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他们会将石匣藏于名山福地或海岛龙宫,让自然界决定何时出现合格之人。

自太上天尊降示科仪以来,如此流转至今,便成为了一项悠久且重要的文化遗产。最初的简约版规只强调克服贪欲和保持清净,《老君想尔戒》则是最早的一部正式通用化作为正一天师宗先前的禁令,也是目前存留下来的最古老的一部信仰指引。这套系统逐渐发展扩展,其中包括“三皈”、“五戒”、“八戒”及更复杂的心灵修养规定,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完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