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子:神农时雨师,能入火,曾随西王母居于崑崙山。据《丹台录》记载,他以玄蠱血漬玉为水而服之,故得乘烟上下。
甯封子:黄帝时人,有人过其门,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据《抱朴子》记载,他以玄蠱血漬玉为水而服之,故得乘烟上下。
马师皇:黄帝时马医,也知马形气死生之诊理。后有龙下,即一龙病,而他能治之,以甘草汤饮之而愈。
赤将子輿:黄帝时人,不食五谷而噉百草华。至堯时为木正,能随风雨上下。
偓佺:槐山採藥父也,以松实好食,其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可飞行逐走马,用松子遗堯,但堯不暇服也。
方回:堯時隱人也,以煉石雲母粉為閭士,有病者皆與飲用。在五柞山中隐居,被劫后闭室求道,与室内化去,更以方回印封户门,因此被称为“回一圓泥塗門戶”终不可开。
籛鏗(彭祖):帝顓頊之玄孫,因进雉羹於堯,被封於彭城,有導引術,有疾則閉氣以攻所患,可以運行體中、下達指末,即體如常。此法被稱為「彭祖經」,歷夏至殷末七百餘歲後解化,在世期間善導引行氣,並常食桂皮,是歷陽有彭祖仙室的主人,也是廬山名賢傳中的故事之一。
嘯父(師門):冀州人,在西周巿上補履數十年無人識破其不老妙術,只梁母得其作火法。臨上三亮山與梁母別,一旦風雨迎之,便昇天。而後在西邑多奉祀焉,這種能力讓他成為夏孔甲龍師,但因孔甲不能順其心意,因此殺害了師門,並將他的屍首埋於野外。但孔甲後來感悟過錯並將師門祀為神,這種忠誠和敬畏的態度一直被看作是古代君臣關係的典範之一。
務光莊子务光作瞀(即赵武): 夏時人,耳長七寸好琴服蒲韭根。他拒絕商湯伐桀的請求,说:“非吾事也。”湯問誰可,我说:“吾不知。”湯又問伊尹如何,我說:“強力忍垢,不知他。”湯既克桀,将天下让給了务光,说:“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这是古今无变的道理,你何不遂我?”务光辞曰:“废主非义,无杀身大节,此乃失德亦失礼。我闻非义不受禄,无道世不得踰位。”
丸生: 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其才藝如此令人驚嘆到有人追隨他入蜀,其中的人都獲得了仙道,這就是“若得綏山一桃”,即使沒有成為仙,也足以顯示豪杰精神。
范蠡: 徐国徐公孙氏族出身,与鲁国太公望并学问文采俱高。当周幽王时代,他与晋文公并立,并参与平定东夷诸侯。他在齐国任大夫期间帮助勾践打败吴国。这段经历使他的声望达到顶峰,最终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卭疏: 周朝史官,因为有修炼身体长寿的本领,所以人们尊称他为“石钟乳”。他隐居于太室山中,一般认为可以活几百岁。
介子推: 晋惠公时代的一个隐士,对晋惠公非常忠诚和亲近,当晋惠公重耳逃难的时候,他跟随着重耳逃亡十几年。在介子的坚持下来到接近死亡之前,他们才能回到介子的家乡。一生未婚,没有妻儿,只是一直侍奉着他的君主。在最后一次见面时,当伯阳来找他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了离开这个世界,从容就逝去了。
涓子: 齊國人的醫學家,以善於調養藥物著稱,可以活達300多年。他還有一本名為《天地人經》的四十八篇著作,以及三篇琴心經典文章,是當時最有深度的一部醫學巨著之一。他最後在宕山隱居,用風雨控制技巧治療人民,在淮南王安少得到他的書籍但無法理解其中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