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风潮中,人类文明如同一艘巨轮,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海洋中航行。王志成、朱文信这两位思想家,如同灯塔般指引着前行方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概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为而无不为。这不仅是对时间本质的一种哲学思考,也是对宗教选择和人物场景的一个新时代呼唤。
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精神领域,全球意识、生态意识、对话意识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殊性所体现出的结果。我们可以将这些变化归结为两个关键点:人类生活全面全球化,以及高科技渗透并支配人们日常生活。这种变局既带来了机遇,也孕育了危机。
在理解和应对这一变局时,我们注意到三种代表性观念。一是汉斯·昆将库恩的“范式转换”运用到了文化和宗教领域;二是卡曾思提出了“第二轴心时代”的概念,以区别于轴心时代的世界图像;三是斯维德勒提出进入“全球对话的时代”,即由过去独白走向今日对话。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斯宾格勒就预言了西方文明的衰落,而汤因比则比较了二十一种文明,并总结出一种挑战与应激模式。而今,在塞缪尔·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问题上,我们看到了更加复杂的情形。因此,一些哲人如保罗·尼特、约翰·希克等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来解决诸宗教相遇的问题。
潘尼卡认为,无论以前通过宗教间缓慢相互吸收或有意寻求相遇产生什么结果,但当下这一进程被现代科学技术加速,使得宗教相遇既不可回避又必不可少。他还写了一部《对话经》,强调没有对话不同民族之间理解是不可能的,从个人到历史,他指出宗教对话必要性。
安伦则提供了一种解决危机之道——建立基于理性信仰之上的宗教共同体。他认为对于终极关切,对于人生根基求索,对于无限和永恒追求形成面向宇宙终极神圣各种信仰。但他也反對非理性的信仰倾向,并主张宗教信仰理性化。他说:“随着人类科技知识高速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每个国家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
王志成与朱文信提出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对于未来的人类命运做出的深刻思考,它要求我们超越狭隘的地球视野,更好地理解宇宙万物,为实现真正的人类共融奋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鼓励我们放下偏见,不断探索真理,不断提升自我,让我们的灵魂得到自由飞翔,就像时间箭一般指向未来的远方,那里充满希望,那里有更多救赎,那里有一劳永逸地达成目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