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之路,分为几个境界:坐圜、坐钵,是全真教的重要修行规制。王重阳祖师创立全真道,以超脱幻化,悟生死,证仙成真的宗旨。金初高道晋真人释符“全真”,谓之:“合天心之道也。”成仙证真需“真功”、“真行”双全,如《晋真人语录》所言,“澄心定意”、“打迭精神”,以至于“存神固炁”。此乃修道大纲。
圆室,又称圜堂或环堵,其始自汉代祖天师张道陵。《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张道陵学长生之法,得黄帝九鼎丹法,在蜀鹤鸣山坐圜精思炼志。”后来重阳祖师继承此制。在甘河遇仙后,他在陕西南时村挖洞苦志二年,并题名“活死人墓”。
住庵是早期全真教的修行方式,《重阳立教十五论》规定了内容和性质。马钰对住庵有更进一步的规定:“居庵不过三间,道伴不过三人。”这时期的庵与后来的宫观中的钵堂不同,由于社会环境限制。当时去奢从俭,全抛世事,以清节苦行化世。
圆室(堂)或钵堂为修习者所依据,是宫观核心。此处提及《全真清规.钵室赋》,指出圆明太极、隐壶天中,以圆通会天地于半升铛内、潜情性于一钵室中。坐钵使神气常安,性命双全,即能脱生灭界超造化界。
关于圜室、钵堂建筑,《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载:“砖砌方圆一丈,无门,只留一窍以通饮食……闭关百日开关,此圜室之制。”
关于坐钅时间,有《全 真清规.坐 钅 规式》的规定,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至翌年正月十五为一次完整的坐钟周期。这期间有主、副钟主持,一日按十二时进行静默和混动练习,每次结束后还须巡察并对违规者予以责罚。此外,还有三钟制度,但一般只做两钟满足要求。
体现这种传统,不仅要真正实践“假身不离本原”的理念,更要通过内丹药物调养身体,使其达到生命力充沛而精神焉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超凡入圣,不负“全 真”这一称号。而现代继续发扬这些传统,将是对古人的敬仰与尊崇,也是我们追求卓越生活方式的一种态度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