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师正道教主要人物之体玄先生隐居于古旧书院之中

在中岳嵩山的钟灵神秀之地,曾经有两位道教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前一位是新天师教主寇谦之,他在嵩山居住了三十年,开创了一代教风,被尊为国师,使得新天师道遍布北方。后来,又有一位第十一代茅山宗宗主潘师正,他也在嵩岳居住了五十年,广泛传播茅山宗法,最终使其传遍天下;甚至皇帝皇后都驾临嵩山,询问道教事宜,以至于与国师相提并论。

然而,这两位人的结局大不相同。寇谦之去世后,其新天师道很快就销声匿迹,而潘师正去世后,却有人继承并发扬光大,使得他的遗产永远流传下去。这让人们对此深感思考。

关于潘师正,我们知道他出生于隋朝时期,是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人。他生下来就有奇异的身形特征,比如脚板上有灵龟纹路、双手过膝等。在信仰道教的母亲教育下,小潘師正常诵《道德经》。他十三岁那年,失去了母亲,为她守墓而闻名遐迩。

随着年龄增长,潘師正遇到了刘爱道,一位资深的茅山道士。当刘爱道看到潘師正时,便将他视为能够驾驭三清神仙良马的人才,并带领他前往洛阳。在那里,他受到了王远知的大力推荐和度化,即便王远知本应返回南方,但还是特意安排 潘師正继续北上的任务,即发展茅山宗,在北方抗衡佛教。

最终,在中岳嵩阳观内,与刘爱道一起隐居多年的潘師正,不仅精研了许多学问,而且通过炼丹、导引等修炼方法,将自己的身体修练成一种超凡脱俗的地步。他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传播茅山宗法,对外界保持高洁无私的心态。而他的故事,也被后人所铭记,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