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玄英,唐初道士,以其卓越的道教学术和理论贡献,被视为儒释道三教代表人物之一。陕州(今河南陕县)人,曾隐居东海。在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被唐太宗召至京师,并授予“西华法师”的尊号。然而,他在永徽期间(公元650-655年)却遭流放到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成玄英致力于深入研究《老子》、《庄子》,并著有《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和《南华真经疏》。
在注解中,他强调了“重玄”思想,这一学派是他所代表的重玄学派的核心。他阐述了“重玄之道”,对道教哲理性进行了深化与扩展。他的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玄”指的是不执着于有或无,不滞于任何事物。这是他著名的“不滞之名”。他认为:“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这就是所谓的重玄,即又一次超越对有或无的执着。
其次,他认为一切物体都拥有假名,而自然界中的本质则不能用这些假名来描述。他强调,“道”即自然界的根本原理,是万物自发生成的一种力量。人的心识和外部世界都是因缘关系而形成的。
最后,他提倡静心修养以达到长生,这与儒家的内圣外治相呼应。他认为静心能避免死灭,而躁动则导致生存,因此修行者应该摈弃功利追求,只保持内心平静,无欲无为才能达到正果。
成玄英等人的重玄学派后来影响到了佛学,也给儒家的心性学说提供了新的启示,使得整个中国哲学体系更加丰富多样。此外,其作品如《老子注》、《开题序诀义疏》及蒙文通辑录的六卷版本,以及《南华真经疏》的传世版本,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