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源流杭州评词形成于明末淸初,系由南词演变而成,当时称“文书”。又因它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又称“琴书”。
该曲种从清中叶开始兴旺,清末民初艺人多达八十余名。
四年(1915)成立“评词普育社”和“评词广裕社”,并形成了数家艺术流派。
1958年,杭州评词艺人全部加入杭州曲艺团。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杭州评词的演出仍很活跃;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尚有两三位艺人演出。当下,却仅存两位八十多岁的老艺人了。表演形式杭州评词形式,以一人说、表、拉、唱为主。说表时以扇子、手帕作道具,唱时伴以胡琴,唱东乡调,七字句。书目杭州评词的三十多部长篇传统书目,与其他弹词类曲种的书目大致相同。但故事发生地主要在杭州的《白蛇传》等书目,情节、细节有别于其他曲种和戏曲的演出本,颇有杭州地域特色;还有《红蛇传》、《青蛇传》等独特书目;又有许多特有的、反映杭州风土人情的“提唐诗”(即开篇)。传统书目取材大都为深闺爱情、才子佳人。如《双珠凤》、《珍珠塔》、《黄金印》、《白蛇传》、《粉妆楼》、《白鹤图》、《双金花》等,一部书少者可说十五天,多者可达一月。创作新书有《苦菜花》、《平原枪声》等。传承意义杭州评词历史悠久,其演出形式、说唱伎艺、唱腔和伴奏音乐以及书(曲)目,在中国弹词类曲艺中都是独具一格的,很有保护、传承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