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医学代表人物·孙思邈,药王之称不虚。他的医术高明,被朝廷尊为命官,德行高尚,被后人誉为神仙。他是一位无私的道士,无欲求,只讲奉献,不慕荣利。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在贫穷的家庭中,他自幼经历风寒、缺食少穿,对医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他十七岁时,就已经能诵读千余字,受老师器重。随后,他爱好学习《老》、《庄》及百家之说,也喜欢佛教经典。
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孙思邈被召至长安,当时宰相魏征撰写前代史书,多次请教孙思邈,他对历史记载有着深入的了解。同年,他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并结合古今知识撰成了《备急千金要方》,这部著作共三十九卷,内容包括了诊疗、针灸、导引等,是一部非常全面的医疗保健书籍。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全国瘟病流行,一时难以控制,此时孙思邈隐居五台山,以备将来为民治病。在此期间,他还精心炼丹制药,为修养气功和治疗疾病做好了准备。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下诏检校中书令许敬宗等人与名医共同编写《唐新本草》,第二年,孙思邈参与编写,这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将自己的有效经验加入其中。此外,还有一些僧人和道士借机欺骗患者,大发横财,因此朝廷下令禁止僧、道游医为民治病。
显庆六年(公元661年),武则天称制,让权给高宗,让权后大旱不雨,她下诏选道德高尚的僧人祈雨,但无效;最后只能召唤孙思邈入宫进行祷告,当夜大雨如注。这段经历再次证明了他的超凡脱俗的一面,以及他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开耀元年的春天,孙思邈打算订补《千金要方》,并请求回山休养。但当他回到华原五台山之后,不久即去世,一百四十一岁那一年。他的遗嘱是要求薄葬,不藏明器,不奠牲牢,最终人们发现他去世后竟然颜貌如生,其衣裳空空,如同尸解成仙一般奇异。而他的传世著作达到了七十七种,加上一些节本总共八十六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视作医学圣典,在日本也被视为国宝,并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