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的编纂历史悠久,从唐朝初年开始,至今已有近1300年的传承。最早的道书目录是南朝刘宋时期陆修静所著《三洞经书目录》,收录了1282卷经典。这部作品对于后世的道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唐玄宗时期,为了搜集和整理天下所有的道经,他下令编纂《开元道藏》,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文献收集活动,共收入5003卷。北宋真宗时期,又有一次大的文献整理工作,《大宋天宫宝藏》共计4581卷,是第一部使用印刷术出版的道藏。
金朝章宗时期,《大金玄都宝藏》更是汇总了6365卷珍贵文献,而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编刻《大元玄都宝藏》,共计7989余卷,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文献在今天已经无法寻找。
明代成祖永乐四年,由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主持编修了一版《道藏》,英宗正统九年又加以校正增补,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一版《正统道藏》。此外,还有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的续编——《续道藏》,它不仅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对旧有的分类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得整个系统更加完善。
1996年起,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主持,一项新的项目——《中华道藏》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这一版本保持了之前版本的大致框架,同时还对一些不属于“三洞四辅”范畴的经典进行分类和归纳,最终在2004年完成并出版发行。这一版本涵盖了广泛的人类知识领域,对于现代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