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腊月二十三,人们是如何庆祝“小年”的?这天,又被称作祭灶、扫尘和享用灶糖的日子。民谣中提到“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习俗,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即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祭灶的风俗源远流长。在夏朝时期,灶君就已经成为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论语》中记载了孔丘言行,其中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将祭祀设立为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五祀(祀灶、门、行、户、中雷),其中中雷即土神。
送灶王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广泛流传的习俗。在古代,每个家庭都将一块供奉空间用于设立“ 灶王爷”神位。这尊神被称为玉皇大帝封下的九天东厨司命,在各家的火炉管理工作,被视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膜拜。送出这位保护神,以便他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的善恶行为,并带来吉凤福祸。
对于如何表达这种深厚的情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一种是通过准备丰盛的食物,如饴糖和面制成的小甜品,以及纸马和草料等;另一种是在晚上点燃柴油,将这些供品一并焚烧,同时围着火叩头,并进行诵读礼赞,以求得整个家庭成员平安无事。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请乞丐来唱送歌曲,为他们提供食物作为回报。
关于这个习俗背后的故事,《太上感应篇》中提到:“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这里,“司命”指的是 灯主,“算”则是一百天,“纪”则是十二年。在这里,对于重罪判罚甚至增加到了减寿十二年,因此在祭祀时,要确保对待灯主以恭敬之心,这对整个家庭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此外,有一些诗人如鲁迅先生,也曾记录下当时人们对于这一节日期度的情感表达。他写道:“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他的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人情景象:人们为了迎接这一特别之夜,而忙碌地准备各种供品,用以馈赠那位守护他们温暖之光的大仙。而这些正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更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心灵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