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强大的道家学说时,我们不可忽视太乙月孛星君的降临与塑绘十一曜形仪。据道教文化记载,这位星君与神首罗睺星君、神尾计都星君、天一紫炁星君共同组成了四余,合并七政则成十一大曜星君,其中罗睺和计都逆行,而紫炁和月孛顺行。
古人认为四余是隐曜,只有在妖孽出现时“月孛”才可观测,如彗星,但光芒更为明亮,不同于一般彗星。此外,“景星”或“德 星”,如半月形状,在农历末至初期可见,有助于解释日食和月食的情况。
然而,月孛并不代表实际存在的近地点,而是后世推算出的概念,更早期没有这种提法。《李延福为蜀王修罗天醮词》中提到,907年4月1日至12月26日之间,太乙元君运行于井宿,与醮词相符。
为了消灾避难,《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等文本提供了塑绘十一曜形仪以及修斋行道礼念忏悔的方法。这不仅包括用香花灯烛请命道士念经,也可以自持,并且通过几次七日的斋戒,即可获得消除灾害之力。
此外,还有火府派之主法大神——斗母天后,她被称作斗姆,不需使用梵咒,而火府派则以太乙祖母(即太乙元君)为主,他们将其化现为红发獠牙、身出红火光的人物,以解决各种问题。在唐玄宗时期的一次水旱虫蝗毒气流行期间,一位官员冯佑梦到了北阴圣母,并得到了秘密文本,用来召唤太乙雷书,从而治愈了社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