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悟到“做人”这门学问的
记得初入社会的时候,每次和那些老手们聊天,总会听到他们提起一些奇怪的词汇。比如“性无为”,听起来就像是某种高深莫测的哲学概念。但当时年轻气盛,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随口敷衍过去。
直到有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遇到了一个名叫阿明的人。他是我一个朋友介绍过来的,那时候他已经是一家大公司里的管理层了。我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我们都是来自同一所大学,而且他的身上有着我渴望拥有的那份成熟与智慧。
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喝酒,聊了一整夜。在谈论工作、生活乃至人生哲理时,他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性无为’是什么意思吗?”我被这个问题惊住了,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直接向我提出这个话题。
我犹豫了一下,然后告诉他说虽然听说过,但一直没太懂。我问他解释一下。阿明微微一笑,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种观点:道法自然。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是一种状态,即不主动干预事物,不强求结果,却能让一切顺其自然地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性”。而将这种状态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就是所谓的“性无为”。
简单来说,“性无为”并不意味着你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在保持内心平和的情况下,对外界的事情采取适度且恰当的手段。如果一个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他就会像水一样,可以滋润或可以消散,不留痕迹,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显得卑鄙或者可怕。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自己尽力去做出正确的事情,却还是会受到别人的误解或批评。这时候,就需要一种超脱的心态,让事情按照它本身应该走向结局,而不是因为你的介入而改变方向。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自我的理解和控制之上。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逐渐明白了阿明的话。当你真正学会放手,让事物以自己的方式发展,你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你不再需要为了证明自己正确,而去不断争辩;也不必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更不会因小失大,因急躁而错失良机。
所以,当有人问起“性无为又无不为”的意思时,你可以这样回答:它是一种内心宁静,一种对自我的信任,一种面对世界却又不被世界左右的心态。它既非消极,也非积极,它只是一种选择,用来应对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大舞台上的每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