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十足高雅的诗句中道教的养生说在天然道观里等待着你去探索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与儒家和佛家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它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黄帝时代,历史悠久达四千七百余年。道教以老子为代表的春秋时期道家学说为理论基础,被称为老子的教祖。其信仰核心是“道”,因此被称作“道教”。尽管派别繁多,但都以“道”为宗旨。《道德经》是其主要经典,是老子所著五千言之作。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从一开始, 道家思想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这种想法在世界上无处可寻。”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神仙思想研究深入,他认为这种观点极具价值。在古代,人们相信通过特定的方法可以达到长生不死、肉体飞升成为神仙境界。

庄子描绘了当时人心目中的神仙形象:肌肤如冰雪,容光焕发,如同处女般娇嫩。不食五谷,只吸风饮露,以云气乘风而游于海外。他还描述了自然界强大的力量,不受伤害,“大泽焚而不能热,大河冱而不能寒”,能承受疾雷破山与飘风振海之势。

西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系统阐述了成仙之说。他认为成仙不是难事,但需要努力和勤奋,就像播种黍稷一样容易,但只有勤劳才能收获佳禾。而他强调:“长生之方,在于养身保命。”

葛洪主张通过养生的方式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死。他提到,有的人经过修炼后变成了神仙,而他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长生不死、羽化飞升。在葛洪看来,那些活得很久的人即便没有真正成仙,也算是活着的一位神仙。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先要做的是保持健康,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手段来祛病健身,使身体精神皆保持健康强盛。这也是太极拳等养生的主要内容所在。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服食、导引、行气、房中术等等,都被认为能够帮助人达到这般境界,并且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地藏精灵或超自然存在者的成员。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许多对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物,他们关心天下苍生,对生活淡然,对功名富贵持有淡泊之心。但也有人因其卓越表现留下名字,如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他们都是治世安邦的大才俊之一。

虽然很多古代人物更多地关注于养生的实践,因为他们理解世界宇宙以及人类自身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希望得到的事情,所以他们会感到快乐,比如彭祖据说活到了八百多岁,他非常擅长于养生,其养生的智慧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每日起床进行运动,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第二个,是闭气内息,即调整呼吸,不仅限于嘴巴,还包括整个躯体,这正是由早期祖先传授给我们的养身技巧;第三个,就是动静结合,从鸟兽身上学习如何锻炼身体,这些技巧后来发展成为太极拳的一部分,《庄子》记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最后,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没有那份对于生命永恒追求的心理状态,以及为了获得这份状态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无论是在知识上的探索还是实践上付出的努力,一切都将失去意义。此外,没有这个追求生命永恒的手段,也无法让那些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人找到答案。(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