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存思道教文化探寻在天然道观的修行之旅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的引领下,我们踏上了探寻道教文化的修行之旅。在这段旅程中,我们深入研究了《道德经》中的养神之法,特别是“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专气致柔达到婴儿般的状态。

我们还进一步了解了《太平经》的论述,其中提到了“守一”和“潜心”,认为养神是所有养生的基础和前提。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强调,要实现长生不死,就必须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并保持静寂无为,以忘却形骸。

唐代学者司马承祯撰写的《坐忘论》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循序渐进地修炼养神的指导。他提出七个阶梯: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和得道。每一步都要求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与外界关系,从而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欲望的境界。

除了这些理论知识之外,我们还学习了“存思”的实践方法,这是一种闭目静思特定的对象以使外游的神返回的心灵练习。这种练习不仅可以帮助人体健康,还有助于接引外界五行诸神入人身,使人获得预知吉凶等超自然能力。

最后,“守一”成为我们探索的一大主题。这是一种专注于至高无上的“一”或气,使它们常住于身体,不致丧失的心灵修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明白到究竟是什么构成了这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可能位于头顶,也可能位于脐下,或是在心脏位置,或是在四肢末端,都能带来不同的意境与力量。

随着我们的修行日益深入,我们逐渐悟出了不同层面的意义,无论是通过实际操作还是理论学习,都让我们对这一门古老而又富含哲理的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此次探寻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真正内在平衡与智慧之路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