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中,春夜雨景描绘,喜悦心情展开。一篇赞美春雨的名作,从“好”字赞美雨开始,让人联想起做好事的人。雨被赋予了智慧,懂得“知时节”,满足客观需要,就像春天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下雨。细腻之处在于适时,“润物细无声”。不是所有的春夜都能下这样的典型春雨,有时候会伴随着冷风或狂风,这样的雨不会使人快乐,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诗人的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用拟人化手法表明那是和风而来的细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会选择白天来,使人们看得见听得清,而现在它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下。这份“好的”愿望让它下个通宵,只要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么“润物”的效果就不够彻底。
第三联画面丰富:小路、江面都难以辨识,只有船上的灯火明亮。此刻,看起来很可能持续到天亮。而最后一句描绘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果这样的一场大降水,那么万物都会得到充分的滋养,一切都会发荣生长。尤其是花朵,它们带着湿气开放,如同红色的海洋,将整个锦官城(成都)装点成一片繁华景色。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诗既切近了夜晚,又深刻地表现了典型春日佳境,并且体现出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对美好的向往。因此,即便题目中的那个“喜”字未曾出现,但诗中的那种喜悦透过言语传达出来。这首诗,是对那些为我们带来滋养的大自然赠予赞赏,同时也是对内心深处追求完美与幸福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仿佛也感受到了那份纯粹的情感——对于生命中每一次温柔抚慰所产生的心灵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