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建国后中国的四大美男子中的贾谊

人物生平

贾谊的生活虽然短暂,只有三十三岁,但他的经历丰富。他出生于河南洛阳,自幼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了如指掌。公元前183年,贾谊18岁时,被河南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吴公召为门下弟子。吴公后来在朝中担任廷尉,是荀子的传人之一,贾谊又曾从荀子学生张苍学习《左传》,因此,他在学术上受到荀子影响较大。此外,道家黄老思想也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谊在吴公门下待了四年后,当文帝即位,他被推荐进宫做博士,在22岁那年就进入朝廷。在朝期间,他发表了许多论述。其中包括《过秦论》,从哲学角度探讨治国之道;《论定制度兴礼乐疏》,批评汉初礼仪废弛,并提出了恢复古制、重视礼乐的建议,这些都是董仲舒“三统说”的基础;《论积贮疏》,主张发展农业生产;还有建议将列侯分封,这一建议虽然不存今世,但其内容却被文帝采纳。

尽管贾谊才能卓著,被文帝看重想要让他担任高级官职,但由于丞相等高级旧臣的反对,他未能实现这一愿望。他与文帝之间渐行渐远,最终因厌恶幸臣邓通而失宠。之后,贾谊被调往长沙王府太傅一职,在那里他写下了名作《吊屈原赋》。

在长沙期间,不断向文帝提出政见和建议。当周勃受狱时,贾谊上书主张尊敬大臣,而当民众私铸钱币时,他强烈反对。但他的意见未能得到接受。在一次偶然机会中,看见鵩鸟飞入室内,因古代神话中的鵩鸟预示着主人离去之兆,所以他写下了一篇感慨人生的文章——《鵩鸟赋》。

随后,被召回京师,再次参与政治活动。在梁国任太傅期间,他继续不断地提出政策建议,如削藩、以德怀匈奴、以礼治国等。这段时间里的一些重要奏议流传至今,以《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闻名于世。

梁王刘揖去世,对贾谊造成巨大的打击。他担心自己会因为这件事而遭到文帝的责难,同时也非常悲痛。一年之后,即公元前168年,也就是他的33岁寿终之年的那一年,人们纪念这位才华横溢、思想深刻但生命短暂的人物及其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巨大貢献。